序号 |
主要任务 |
责任单位 |
完成时限 |
1 |
提升工业设计智能水平。在金属制品、汽车、专用机械、通用航空等行业建立制造协同平台,推广产业链协同研发,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体系。在冶金、建材、化工等行业推进企业工艺流程优化、精益生产、可视化管理。到2020年,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%,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%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|
2020年12月31日 |
2 |
提升生产装备智能水平。在食品、医药等行业推广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自动采集与调控,提高生产过程的实时调度和在线监测水平。在纺织、服装行业推广全流程智能型自动化生产。对劳动强度大、作业环境恶劣、安全风险高、精度要求高等行业企业,开展“机器换人”工程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各市政府 |
2020年12月31日 |
3 |
提升企业管理智能水平。鼓励企业创新管理模式,推进精细化管理,建立数据集成平台,形成生产链的信息集成,实现实时、敏捷、最优化排产、生产。开展智能制造专家诊断专项活动,到2020年,完成300家工业企业专家诊断服务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质监局 |
每年100家 |
4 |
提升决策分析智能水平。通过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挖掘,为企业发展提供系统分析。加快形成“智能化生产线+智能装备+专用网络”的企业物联网,实现快速诊断、跟踪追溯、历史数据分析、智能决策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 |
2020年12月31日 |
5 |
不断壮大智能装备产业。支持发展成套数控机床,自主创新核心技术和装备。支持发展工业机器人、特种机器人、服务机器人。支持增材制造专用材料、关键技术研发和多元化应用,开展“3D打印+”示范。支持开发高端传感器、智能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。到2020年,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科技厅 |
2020年12月31日 |
6 |
大力发展智能成套装备。支持发展高端轨道交通产品和信息系统、智能通用航空装备、智能能源装备、智能工程装备、高效智能农机装备、智能煤矿装备、自动化纺织机械、食品加工机械等。 |
省发展改革委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 |
长期 |
7 |
积极研发新型智能产品。支持开发智能移动终端、智能可穿戴设备、智能家居产品、智能无人系统、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智能化消费类产品,支持开发健康监测仪器、远程医疗、数字化医疗等智能化诊疗设备等。 |
省科技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卫生计生委 |
长期 |
8 |
培育智能制造示范园区。加快园区信息网络、平台、标准等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建设,探索体制机制创新,完善智能制造发展环境。到2020年,打造1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 各市政府 |
每年打造5个 |
9 |
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。支持行业重点企业探索系统化的智能化改造,在全生命周期研发、管理控制系统集成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、网络协同制造、远程运行维护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。到2020年,培育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5家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发展改革委 各市政府 |
每年培育5家 |
10 |
培育数字化车间。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、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、供应链管理智能化,分类创建离散制造、流程制造示范车间,引领工业企业全面推进智能车间建设。到2020年,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300个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各市政府 |
每年培育100个 |
11 |
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平台。打造智能制造创新中心、增材制造体验中心、机器人研究中心和智能制造教育平台。开展智能制造行业标准规范研究和试验验证。到2020年,全省智能制造领域新增2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质监局 各市政府 |
2020年12月31日 |
12 |
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平台。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联合,打造行业云平台。鼓励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“百亿”以上产业集群建设云平台。引导企业建设私有云平台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各市政府 |
2020年12月31日 |
13 |
建立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盟。围绕智能制造行业关键共性技术,建立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联盟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 省质监局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|
2018年12月31日 |
14 |
培育一批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。支持智能装备提供商复制推广成熟整体解决方案,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业务,支持规划设计、咨询服务等机构延伸业务链条,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科技厅 |
每年培育3家以上 |
15 |
加强组织领导。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统筹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。建立监测体系和推进工作评估机制,完善智能制造统计指标体系。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,搭建网络直报平台,实施动态管理,推动工业转型升级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统计局 各市政府 |
2019年12月31日 |
16 |
落实优惠政策。支持智能制造平台和智能改造项目建设,将符合条件的智能装备产品纳入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范围。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、数字化车间的按现有渠道给予一定数额的财政资金奖补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经认定为高技术企业的,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 省地税局 各市政府 |
长期 |
17 |
拓宽融资渠道。发挥政府性引导性基金作用,设立省智能制造子基金。组织开展银企对接,给予智能制造信贷支持。建立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,推进智能制造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,支持智能制造领域信贷资产证券化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财政厅 省金融办 省发展改革委 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河北证监局 |
2019年12月31日 |
18 |
强化人才支撑。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,在知名高校、技工院校、智能制造研究机构和优势企业建立实训基地,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型企业家、职业经理人和实用工程人才。优化省内高校学科设置,实施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。鼓励科研机构、高校、企业和人才大胆研发、创新创业,形成良性、健康、持续发展的人才生活软环境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教育厅 |
2019年12月31日 |
19 |
加强开放合作。积极推动京津冀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发展,组织智能制造展览、峰会、论坛、大赛,鼓励企业与国内外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,支持企业通过并购、重组、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,吸引跨国公司、国外机构等在我省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、人才培训中心。 |
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商务厅 省贸促会 |
长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