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,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?数字化转型是空谈吗?如何用有效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?是每个企业老板都需要深思的话题。这篇文章就带着大家一起梳理下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抓手到底是什么?
本文带您详细了解:
一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误区 二、ERP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是什么? 三、如何利用ERP完成数字化转型? |
本人深耕ERP/进销存行业领域15年,这里将有100多个管理方法的干货科普,覆盖商贸批零、工贸制造、工程项目等行业,欢迎了解:
ERP/进销存行业领域深耕15年,免费为批零商贸、工程项目、零售门店提供可落地的方案咨询服务。
01
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误区
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,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战略。然而,不少中小公司老板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,由于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,陷入了一些误区,导致转型之路崎岖坎坷,甚至得不偿失。
误区1:数字化就是上云
很多中小企业认为,将业务数据迁移到云端,就是完成了数字化转型。实际上,上云只是数字化的一部分,它提供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便利,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从客户需求出发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产品设计、生产流程、营销策略等,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升级。
误区2:忽视内部管理与文化变革
部分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过度关注技术和设备的引入,而忽视了内部管理体系的优化和企业文化的变革,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。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,更是一场涉及企业全方位变革的深刻革命,其中内部管理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混乱,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低,即使技术再先进,也难以发挥最大效用。此外,缺乏支持创新、鼓励试错的企业文化,会阻碍转型的深入进行。
误区3:盲目跟风,缺乏明确规划
在数字化转型的热潮中,一些中小企业老板看到同行纷纷进行数字化转型,便盲目跟风,急于引入各种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,而没有制定清晰明确的数字化转型规划。往往导致资源错配,转型效果大打折扣。
误区4:一次性投入即可完成
有些中小企业老板错误地认为,数字化转型是一次性的投入项目,只要在初期投入足够的资金购买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系统,完成系统的部署和上线,就可以大功告成,坐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果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,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演进、不断优化的过程,需要企业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关注。
02
ERP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
(一)数据整合中枢
ERP系统作为数据整合中枢,实现了人、财、物的集约化管理,侧重在节流和规范化。它打破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,将各个业务环节的数据进行集中、统一的管理。这一特性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,使得数据成为业务的数字化存在形式。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企业能够基于ERP系统整合的数据,进行更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,从而洞察市场趋势,优化资源配置,提升企业的收益能力。ERP的数据整合能力,为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,推动了企业从集约化管理向数据驱动的转变。
(二)流程优化引擎
ERP系统强调流程标准化,通过中心化思想,将一切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员工的创新。然而,这种管控能力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流程优化的基础。数字化转型在继承ERP流程标准化的基础上,强调数据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将业务能力转化为数字化服务,赋能一线员工。员工可以根据市场变化,灵活调用这些数字化服务,提升工作效率,同时激发创新潜能。ERP作为流程优化引擎,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标准化的流程框架,而数字化转型则在此基础上,通过赋能创新,实现了流程的优化与升级。
(三)战略决策支撑
ERP系统通过数据整合与分析,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战略决策支持。它帮助企业识别运营中的瓶颈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整体运营效率。ERP侧重于内部运营的优化,而数字化转型则更加注重市场与客户的需求。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开放的数据生态,实时收集并分析市场与客户数据,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、深入的洞察,从而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战略决策。ERP作为战略决策的数据基础,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,而数字化转型则在此基础上,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响应能力。
(四)规划化管理推动
ERP系统的实施过程,实际上也是企业推动规范化管理、塑造文化氛围的过程。它通过标准化流程与数据整合,强化了企业的执行力与协同能力,形成了稳定、高效的工作氛围。ERP作为文化氛围塑造的起点,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稳定的管理基础,而数字化转型则在此基础上,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,为企业规范化提供保障。
03
如何利用ERP完成数字化转型?
(一)数据整合与共享
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的整合,实现数流融合,帮助企业从业务流程驱动走向数据驱动。ERP能够将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模块的数据(如财务、采购、生产、销售等)进行统一管理和存储,打破信息孤岛,实现数据共享。比如采购、销售订单完成时,系统会将数据会自动同步到财务、发票等相关模块。
同时,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也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供了有力支持。例如,生产部门可以根据销售订单数据和库存数据合理安排生产计划,采购部门能够依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及时调整采购策略。
(二)流程优化和自动化
企业在转型过程中,流程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ERP系统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业务流程,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。它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,定制和优化各类业务流程。
以采购流程为例,当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,ERP系统可以自动触发采购订单,采购暂估、采购损耗等业务进行自动化处理。
同时,在销售模块,ERP系统能够为业务员“赋能”,通过360°客户洞察分析,制定多种拜访模式、拜访任务,把业务能力变成数字化服务,让业务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,灵活调用这些数字化服务,提升工作效率。
(三)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
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,实时监控成为了企业维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策略。ERP系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,通过图形化界面和报表,企业可以直观地了解生产进度、库存状态、销售数据等关键指标。
此外,ERP系统还具备强大的反馈机制。例如,在财务方面,系统能够实时呈现企业的财务状况,包括收入、支出、成本、利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变化。
(四)决策支持与智能分析
确保转型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,在于是否能提供精准有力的决策支持。ERP系统内置的数据分析模块,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数据报表和可视化分析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,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业务规律和市场趋势,为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。比如销售数据的分析,系统可以分析市场的销售趋势,分析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,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生产计划。
(五)全流程客户体验提升
客户价值转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,ERP 系统能够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,从客户接触、订单处理、产品交付到售后服务,全方位提升客户体验。
比如在客户接触阶段,ERP 系统可以整合客户信息管理、市场营销管理等功能,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,开展精准的营销活动,吸引潜在客户。例如,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,企业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,发送定制化的产品推荐和促销信息,提高营销效果和客户响应率。
本期分享结束,如果您有进销存、财务软件、项目管理、项目核算、线上商城、ERP等需求,或者遇到任何企业管理问题,欢迎与我交流!